在地能源亮點

A A A

東台灣綠能巴士實踐基地啟航暨智能綠能農場巡禮

白益豪 副教授兼能源中心主任
東華大學 光電工程學系

 

 

潔淨、純樸與熱情的後山,沒有車水馬龍的城市風情,湛藍海洋隨著旭日的東昇映入眼簾,後山的綠與美,值得慢慢品味,低碳與旅遊、人文與科學、文創與知性交織其中,在這裡踏訪的交通是綠能巴士,體驗的是潔淨能源帶來的美好,發展綠能、低碳觀光與智慧農業是形塑東台灣區域特色的最佳寫照。

圖1 教育部宜花東區域推動中心「泛太平洋301綠能巴士實踐基地」。

 

 

圖2 綠色廊道輕旅行路線圖。

 

教育部宜花東區域推動中心以「泛太平洋301綠能巴士實踐基地」為主軸(圖1),首次利用純電動綠能巴士來進行花蓮縣市特色綠能示範場域連結,同時也規劃東部唯一的綠色廊道輕旅行的路線(圖2)。綠能巴士實踐基地的能源主軸涵蓋創能、儲能、節能與系統整合四大項,核心宗旨包含教育、技能訓練、低碳運輸與綠能觀光。特別是在創能部分,主要以太陽光電系統為設置基礎,發展雙軸追日型系統、屋頂型及落地型等建置種類,以及自發自用、全額躉售與直供方式供電予巴士用戶等三種供電模式。除了落實純電動巴士的供電模式逐步導入綠電外,綠能巴士的高容量儲能電池與能源管理系統的調控更可以將巴士轉型為移動式緊急備用電力供給站,提供至少250kWp以上的備用電力。此外,為了達成政府帶動東部綠能科技產業發展及創造再生能源就業機會,綠能巴士實踐基地亦建置「獨立型太陽光電發電技訓系統」與「併聯型太陽光電發電技訓系統」等作為太陽光電設置乙級技術士訓練場域(圖3),透過與業界技術的結合、實務課程的引進,此綠能場域已成為地區性乃至東台灣太陽光電技術人才的培訓基地。

 

圖3 太陽光電設置乙級技術士技訓班。

 

透過綠能巴士的帶領循著綠色廊道的軌跡,讓我們接著剖析下一站「綠能AI智能4.0農場」(圖4)。綠能AI智能農場位於花蓮高農生物產業機電科,該農場致力於「智慧生產」、「數位服務」與「能源教育」,並擔負起綠能源整合示範與節能管理演示、智能科技農業教育學校、能源創課小學堂、產官學媒推廣與科技農企營運等未來農產業趨勢重要關鍵之中繼角色。

圖4 綠能AI智能4.0農場。

 

該智能農場配置有13 kWp併聯型太陽光電系統採用自發自用的模式供給白晝時的空調與照明,同時也搭配3 kWp甲醇重組氫燃料電池系統來做為防災之緊急之備援電力。透過多元的能管系統及智能監控網絡培育出富有競爭力的在高經濟農產物如冰花菜、北海道哈密瓜等,想體驗智能農場所帶來的驚艷與傳奇嗎?花蓮高農智能AI植物農場值得您的蒞臨。

台灣的能源資源極端短缺,無法單單依靠單一能源或量小且變動性大的再生能源,多元且具區域特色的能源應用是未來趨勢,並需要經由系統整合與教育訓練來達成。能源教育的內涵著重於在地實踐與產學合作,藉著實踐基地與產業人才培訓措施才能有效落實能源產業急需之專業人才。